月薪六七千在深圳的真实账本:精打细算才勉强月余一千,高手竟是我自己?傍晚六点半,下班路过城中村菜市场,我跟卖青菜的阿姨磨了三分钟,才把一把油麦菜从3块砍到2块5——不是抠门,是真怕月底又要跟朋友借应急钱。回到租的10平米单间,刚放下包就收到房东的微信:“这个月房租2300,明天之前转哈”,顺手点开支付宝账单,昨天给手机充了50块话费,前天买洗衣液花了28,再加上月初扣的社保680、公积金320,心里大概有个数了。晚上趴在小桌上摊开账本:月薪6500直接配资官网首页,扣完五险一金到手5520,房租2300、水电网300、通勤地铁200、吃饭1800,再刨去偶尔买包纸巾、修个耳机的零碎开销,最后竟还剩1020块。盯着这个数字我自己都愣了:在深圳这地方,月薪六七千没月光还能攒下一千,原来我不知不觉成了“省钱高手”?今天就把这本“深圳生存账”摊开,跟大家聊聊普通人在这儿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。
一、固定支出:每月先“砍”掉一半工资,躲不掉的“硬性账单”在深圳过活,有些钱是绕不开的“必选项”,刚发的工资一半先得填这些“窟窿”。首当其冲的就是房租,这几乎是最大头的支出——要是想住得离地铁近点,关外城中村的单间基本要2200-2500,像我住的龙华油松,离4号线龙华站步行10分钟,2300的房租已经是跟房东砍了半年才稳住的价;要是敢住到更远的坪地、坑梓,房租能降到1800,但每天通勤得花2小时,时间成本又划不来。然后是社保和通勤,这俩是“隐形刚需”。按深圳最低缴费基数2360元算,月薪6500的话,社保个人缴680元(养老+医疗+失业),公积金个人缴320元,这1000块刚发下来就被直接扣走,想留都留不住。通勤更不用说,每天地铁往返10块,一个月22天班就是220,偶尔加班赶不上地铁,打个网约车到城中村门口,一次就要30,算下来每月通勤至少250块。还有水电网,夏天开空调电费能飙到200,冬天150左右,加上50块网费、30块水费,每月固定300块跑不了。单这三项加起来就有2300+1000+250+300=3850,到手5520的工资,一下就没了七成多。二、弹性支出:吃饭“抠”出空间,社交“精”到极致剩下的1670块(5520-3850),主要花在吃饭和偶尔的社交上,这部分是“省钱高手”的主战场。吃饭我总结了个“1500法则”:早餐要么在家煮面条(面条10块钱能吃一周),要么在楼下包子铺买2个肉包5块钱;午餐带饭去公司,晚上下班买菜做饭,菜市场的瘦肉25块能吃3天,青菜3块钱能炒两顿,再偶尔买点鸡蛋、豆腐,一个月买菜钱控制在1200块;要是某天加班没时间做饭,就点个20块以内的外卖,一个月最多点5次,加起来100块,再留200块买牛奶、水果,刚好1500。至于社交,不是完全不花,而是“花在刀刃上”。朋友约着吃饭,优先选城中村的大排档,人均50就能吃撑,不像商圈里的餐厅动辄人均100+;要是朋友过生日,就买个100块以内的小礼物,再一起去公园散步、逛免费展览,不花钱也能玩得开心。我算了下,每月社交支出最多200块,有时候甚至能控制在100块以内——毕竟在深圳,大家都知道赚钱不容易,没人会因为你不铺张而疏远你。三、省钱妙招:不起眼的“小操作”,凑出每月一千存款最后能攒下1000块,靠的全是这些不起眼的“小技巧”。首先是薅平台羊毛:买菜用美团优选、多多买菜,晚上8点后常有“临期折扣”,青菜、水果能便宜一半;交电费在南方电网APP上走“无感支付”,每月能领5-10块的优惠券;通勤用深圳通APP,偶尔会有“满20减2”的地铁红包,积少成多也能省不少。然后是“断舍离”式消费:衣服只在换季时买,优衣库、森马的折扣款,100块能买一件T恤、一条裤子,穿一年也没问题;日用品用完再买,不囤货避免浪费,比如洗衣液快没了再下单,不会因为打折就买好几瓶占地方;甚至连手机套餐都选的19块钱的,只留10G流量,上班连公司WiFi,下班连家里WiFi,基本用不完。还有个关键是“强制储蓄”:每月1号发工资,先把1000块转到专门的储蓄卡里,剩下的钱再用来开支,这样就不会因为“不知不觉花超”而存不下钱。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还觉得难,后来习惯了就发现,少花1000块其实也没影响生活——无非是少点几次外卖,少买一件非必需的衣服,慢慢就攒下来了。其实在深圳,月薪六七千不算高,但也不是过不下去。这本账本里没有“一夜暴富”的奇迹,只有普通人精打细算的日常:能自己做饭就不外卖,能薅的羊毛不落下,能不花的钱就省着。虽然每月只攒1000块,但看着储蓄卡里的数字慢慢涨,心里就特别踏实——原来所谓的“高手”,不过是在生活里多了点耐心和细心,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而已。
汉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